目录
作家与作品
朝向辽阔世界的文学青年编年史——路内《雾行者》及其前传方岩;1-19
记忆、自我与时代的对话——韩少功《修改过程》的多重修改申霞艳;20-32
边缘视角·空间形式·差异性书写——重评李锐书写“本土中国”的内在思路牛婷婷;33-43作家观点
深融与返照——格非长篇小说的古典意蕴乔叶;44-58
“知青”原点与时间之书——论韩少功长篇小说《日夜书》林森;59-69
较远的观察者张悦然;70-81文学史研究
边界与危机:“当代文学史”漫议李杨;82-96
《绣囊佳话》与《锁麟囊》:北京旗人命运之隐性书写付立松;97-111
“小说改良会”缘起及相关活动考论——兼论中外互动与晚清“小说界革命”的发生与演变姜荣刚;112-126
法文《北京政闻报》与早期中国新文学对外译介郭彦娜;127-141
国语与方言的再辩证——1940年代中国拉丁化运动与同时代语言文学运动戎琦;142-156
敌后文艺的流动与“在地化”——以西北战地服务团为中心(1939—1944)马娇娇;157-172沈从文研究
方言、闲话与“贴着人物写”——从沈从文早期的拟曲创作说起刘媛;173-185
自白与期待——《从现实学习》话语关系中的沈从文丁茜菡;186-198
沈从文复李恺玲的一封佚信考释付祥喜;莫堂辉;199-213史料研究
上海文艺整风时期夏衍致周扬六封未刊书信解析阮清华;214-226
凌叔华致夏志清书信六封辑注孙连五;227-239学术书评
年轻一代研究郭沫若的意义和可能性——读刘奎《诗人革命家:抗战时期的郭沫若》李斌;240-249
姚黄魏紫,采撷几许——评郑慧如《台湾现代诗史》陈仲义;250-259
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欣赏2+261
编后记260+14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