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
文学史研究
组织制作记忆——关于新时期老作家回忆录写作的文学机制考察孙大坤;1-18
追寻美神:1980年代中国的新浪漫主义与审美教化——以骆一禾、海子为中心王东东;19-34
未来的动力学:1927年武汉政权下的“革命文化”构想及其反思——以茅盾的“标语口号”论为中心苏晗;35-49
新时期初文学批评对“十七年”文学批评资源的承续与突破陈宁;50-59
鲁迅研究
凝视的政治——论鲁迅的思维形态与杂文写作之一李国华;60-77
鲁迅进化观的转变与“弃医从文”的思想史重释郑浩月;78-88
“过渡的艺术”及其价值——论鲁迅对苏联“同路人”文学的译介薛凡佳;89-99
《野草》中的骈赋文体修辞雷世文;100-110
论《祝福》的“彷徨”叙事傅红英;111-120
如何反抗——鲁迅《铸剑》的革命伦理思索与国民革命反思林峥;121-131
抗战文学研究
“现代史诗”与滇缅抗战——以杜运燮《诗四十首》及其他诗文为中心萧雯佳;132-144
有声的攻心战: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敌宣传中的歌咏活动王今;145-159
巴金抗战书写的生命伦理与情感政治——以《火》三部曲为中心顾甦泳;160-173
作家与作品
大历史视野下小人物的脆弱诗意——王安忆小说中的情感困境及其制约胡红英;174-189
张承志《黄泥小屋》的记忆政治与责任伦理仲济强;190-201
铁凝“三垛”系列小说的叙事伦理李濛濛;202-212
“五四”文学与沈从文的疾病叙事李莉;213-222
“侦探”的“社会主义化”——程小青的反特惊险小说书写于经纬;223-230
汪曾祺《释迦牟尼》对传统佛陀传记的创造性改编王家平;于洋;231-240
手抄本《九级浪》的发掘与研究谭杰;张元珂;241-250
先锋性/大众性:新的革命历史叙事如何可能——以孙甘露《千里江山图》为例王金胜;初晓涵;251-260